蟲洞創想:“數字中軸”讓年味兒更濃
“這個展覽非常新奇,甚至能模擬出飛行的感受,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我覺得展覽非常解渴,具體、生動、形象地表達抽象的人文奧義,讓我在春節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參展游客說。展覽自2024年9月落地以來,來到展廳打卡的人數已經超過20萬人次,全程體驗VR展覽的超過2萬人次,其中還有2000多外國觀眾,最大的客戶群體是親子,其次是文化愛好者。
這場視聽盛宴的創作者便是“蟲洞創想”。“蟲洞創想”的團隊來自一家提供虛擬現實技術的企業,在仿真建模、軟硬結合和工程化落地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近年來,國家對文旅行業的重視程度很高,尤其是針對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應運而生的沉浸式文旅新型消費形態,全國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數字文旅會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將形成一個新消費產業體系,我們看好數字文旅這個風向標。”
“蟲洞創想”董事長姚勇告訴記者,這幾年,全國燃起一股“國潮熱”讓他格外振奮。“作為80后,我感到年輕人對于國潮的熱愛程度遠超我們這一代。一方面源于社會進步帶來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與我們創造力提高,能夠將現代化、時尚度高的創意產品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息息相關。”于是,他將目光瞄準數字中軸線項目。
在北京中軸線的申遺過程中,特別注重運用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監測、傳承保護和價值推廣方面進行創新探索。中軸線作為物理空間跨度7.8千米,時間跨度近700年的建筑群,如何打破時空限制,讓觀眾了解到中軸線的前世今后和人文奧義,是遺產價值傳播的關鍵點。
姚勇向記者介紹,“象天設都,法天而治”,這是中國都城營建傳統兩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這個展覽以“象天法地,以中為尊”為核心理念,通過對中軸線進行1:1高精度三維建模,利用目前最先進的UE5實時渲染引擎、LBE技術以及藝術化創作,確保了對文化遺產的仿真復刻,呈現出紫薇天宮看中軸、夜游太和殿、鐘鼓樓觀時間和節氣、天安門城樓看廣場建筑群等場景,給觀眾提供影院級VR互動體驗。讓更多觀眾可以身臨其境“走進”中軸線,在獲得新奇體驗的同時,更加生動、形象地了解文化遺產價值,并且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傳播可持續。
作為創新產品,挑戰是必然的。“這個產品的挑戰主要來自跨專業合作,三維美術、程序團隊、藝術創作團隊、文化專家團隊都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產品,如何在虛擬現實的條件下講好故事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文化專家想要表達的,藝術創作團隊認為過于深奧,藝術團隊的一些設想,技術團隊難以實現滿意的效果。”姚勇對記者說。
為了克服這個難題,姚勇讓團隊從一個一個的小場景開始試制。“我們在做南天門的時候,技術團隊認為做3扇門牌樓就可以了。但是文物專家告訴我們,皇家的門沒有低于5扇的,于是我們就進行進一步調整。”姚勇認為,只有將文化底蘊與技術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出準確傳達中華文化的產品。“試過幾個小場景,團隊之間話語體系基本就統一了,逐步形成了合力。作為最早吃螃蟹的人,沒有成熟經驗可以借鑒,只能在實踐中探索。”
如今,“看我天地中軸”展覽大放異彩,不但成為中軸線申遺后大眾了解中軸文化的一個明星項目,還通過鏈接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協會、老舍研究會等,推出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文化活動,成為傳播非遺文化,來北京旅游打卡的新地標。
新的一年,姚勇有了更進一步的目標,“我的理想就是基于中軸線項目的經驗,把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通過新的技術手段進行數字化創作,開發出一系列國潮產品。與此同時,積極推動國潮出海,給更多人帶來生動的體驗,回應海外市場對中國文化的需求,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據悉,蟲洞創想已經在同時推進幾部世界文化遺產的沉浸體驗產品創作,而數字文化出海今年上半年也將在海外正式落地。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