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多姿,成人无码网www在线观看精东,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一级毛片在线观看免费

政治建會 團結立會 服務興會 改革強會
English|長者模式退出長者模式
首頁
首頁>地方工作>山東>工商聯工作

山東:省工商聯凝心聚力促發展 踔厲奮發譜新篇

發布時間:2023-10-24 信息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政治引領 創新服務 團結引導 強基固本

  近年來,山東省工商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的堅強領導和全國工商聯的有力指導下,牢牢把握“兩個健康”工作主題,守正創新、大膽實踐,加快構建“1+2+5+N”工作體系,堅持把促進“兩個健康”這一主題貫穿工作始終,著力搭建“雙招雙引”和政企“連心橋”兩大平臺,深入實施黨建強基、創新賦能、金融助企、人才培育和企業文化建設“五大工程”,大力推行“工商聯+N”工作機制,切實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發揮優勢作用,彰顯擔當作為,主動對接承辦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大會、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推動召開首屆儒商大會、全國省級山東商會會長座談會、全省領軍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全省民營企業座談會、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活動,凝心聚力辦成一系列大事要事,為促進“兩個健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新篇章凝聚了磅礴力量。

  截至目前,山東省民營經濟經營主體達到1400多萬家,2022年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51.8%的地區生產總值、60%以上的投資、73.3%的稅收、80%以上的就業、98%以上的經營主體,有52家民營企業入圍“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民營經濟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強引擎、對外開放的動力源、民生福祉的助推器。

  政治引領,廣泛凝聚人心力量

  凝心聚力是工商聯作為統戰組織的主責主業。山東省工商聯始終把政治引領放在首位,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政治原則,不斷增強統戰意識、大局意識、使命意識,引導民營經濟人士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廣泛凝聚政治共識。

  實施黨建強基工程,壓實對所屬商會黨建工作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理順所屬商會黨建工作領導管理體制,省、市和113個縣(市、區)均依托工商聯成立了非公黨建工作機構。全面推行“雙建雙揭”商會黨建工作模式,省工商聯所屬商會黨組織覆蓋率達到90%以上。建立健全商(協)會黨建聯席會議、考核評價、結對共建等機制,扎實開展以“政治引領增共識黨建領航促發展”為主題的“雙領提升行動”,指導商會開展黨性教育、“齊心慶七一·歌聲獻給黨”百家商(協)會同唱一首歌等主題黨日系列活動,每年組織開展商會黨支部評星定級工作,形成黨建工作與商會發展融合互促的良好格局。

  持續深化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扎實推進“同心建功新時代”系列活動,建立駐會領導班子成員同民營經濟代表人士談心交流制度,相繼在臨沂等地設立6個省級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成功打造“齊魯企業家大講堂”工作品牌,自2018年開辦以來累計舉辦形勢政策宣講34期。先后組織企業家赴延安、井岡山等地開展紅色教育,赴南通、重慶、廈門等地舉辦年輕一代理想信念教育培訓班及報告會,學習踐行張謇、盧作孚、陳嘉庚等優秀企業家精神,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極大地增強了民營經濟人士“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創新服務,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服務中心大局是工商聯發揮作用、體現價值的關鍵。山東省工商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多措并舉搭建精準服務平臺,切實做好企業家的貼心人,當好民營企業的“服務員”,助力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圍繞推動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服務民營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山東省工商聯主動與全國工商聯對接,爭取2023年9月成功承辦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并于峰會期間舉辦全國優強民營企業助力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累計引入省外500強民營企業投資項目123個,總投資額達2698億元。

  近年來,山東省工商聯還連續舉辦了兩屆黃河生態大會,牽頭成立沿黃九省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商聯(總商會)聯盟;在上海、浙江等8省市設立“雙招雙引”聯絡站,“雙招雙引”平臺作用日益凸顯。

  聚焦聚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大力實施創新賦能、金融助企、人才培育、企業文化建設工程。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開展“十鏈萬企”標志性產業鏈融鏈固鏈行動,促成企業間達成合作意向1000余項;連年開展山東民營企業100強系列申報發布活動。聯合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共同開展“金融+商會+企業”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與省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及恒豐銀行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推進“金融服務進民企”。截至2023年6月末,全省民營企業貸款余額2.9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406.3億元。

  突出抓好企業家執委、商會人才和工商聯干部“三支隊伍”建設,與省委組織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建立企業人才聯訓、推薦機制,推動提升企業人才隊伍素質能力。

  積極搭建政企“連心橋”平臺,指導地市打造了“親清會客廳”“親清驛站”等工作品牌。不斷健全“工商聯+N”工作機制,推動設立省工商聯法律服務中心,建立與公檢法司常態化溝通聯系機制;不斷密切與有關部門的聯系,在全省工商聯系統集中開展“送政策上門精準對接”服務民營企業活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等,推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

  團結引導,厚植民營企業家國情懷

  民營企業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山東省工商聯主動服務、加強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更加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融入服務大局,為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積極貢獻。全省“萬企興萬村”行動、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得到全國工商聯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

  圍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1年7月,由全國工商聯、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國光彩會、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主辦,山東省工商聯與濰坊市政府成功承辦了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大會,活動在全省上下引起熱烈反響,激發了全省廣大民營企業積極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的熱情。實踐中,各地民營企業因地制宜、大膽創新,圍繞產業項目帶動,探索形成一批成效顯著的“興村”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活力和動力。截至目前,全省累計納入“萬企興萬村”行動臺賬系統的民營企業達到11546家,實施“興村”項目15203個、受益鄉村11829個。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山東省工商聯聯合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等部門印發《深化“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實施方案》《關于開展山東省“百城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的通知》,圍繞拓寬就業渠道、深化校企合作、開展招聘活動、加強就業指導、落實惠企政策、助企紓困解難等六個方面重點任務,密切聯系合作,千方百計優化服務,積極開展全省民營企業服務月活動,舉辦“筑夢齊魯就業啟航”等線上線下招聘會,切實為穩增長、穩預期、穩就業貢獻工商聯力量。2022年以來,全省16市協同聯動,共組織校園招聘活動725次,18129家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提供就業崗位433863個。

  強基固本,建強工商聯組織體系

  組織建設是工商聯事業健康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工程。山東省工商聯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深化改革,著力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工商聯和所屬商會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為促進全省“兩個健康”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截至目前,全省70%的縣級工商聯達到了全國“五好”標準,其中11家被評為全國“五好”標桿縣級工商聯;全省工商聯所屬和所聯系商(協)會達3810家,其中有99家、296家分別被認定為全國、省“四好”商會。

  山東省工商聯聚焦主干建設,不斷完善組織體系,制定《發揮企業家執委作用工作制度》《駐會領導班子聯系縣級工商聯、商會和民營企業辦法》,細化市級工商聯、直屬商會、執常委考評辦法,建立互學互促、現場述職、結對幫扶、工作片會等制度,建立“四好”商會和“五好”縣級工商聯審核問題反饋機制,為組織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注重選好配強組織力量。近3年來,省級及10個市、47個縣工商聯增設了民營經濟服務中心、商會管理服務中心等事業單位,新增編制358個。建強會員隊伍,與企業家執委簽訂《履職承諾書》《廉潔承諾書》,制定述職、考核和退出機制,建立企業家執常委輪訓、調研、廉政建設等制度,執委的責任意識和履職能力不斷增強。

  山東省工商聯落實商會改革要求,理順工作機制,推動異地商會“全歸口”,會同民政部門將已登記商會“一攬子”調整為工商聯管理,并聯合出臺《異地商會管理辦法》。推動鎮街商會“全登記”,采取每月通報、末位約談等措施,全省1545家鎮街商會實現登記率100%、入庫率100%,2023年底鎮街商會覆蓋率將實現100%。推動行業商會“全覆蓋”,制定《團體會員入會辦法》,吸收已脫鉤和直接登記的經濟類行業商(協)會加入工商聯,對聯系緊密的作為其行業管理部門強化指導。目前,全省各級所屬和所聯系行業商(協)會1100余家,已覆蓋全省“十強”產業和地方主導行業。推動新型商會“擴覆蓋”,省工商聯成立了青年企業家、專家咨詢等專委會,吸納省瞪羚協會,成立省職業經理人協會、并購商會等,泰安、日照組建產業鏈商會,菏澤赴大灣區組建跨區域商會等,探索實踐了商會組織建設新模式,進一步激發了組織活力,提升了工作效能。

  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山東省工商聯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奮進、勇毅前行,以更高站位、更實作風、更大力度促進“兩個健康”,奮力譜寫工商聯事業新篇章,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鏈接

郵編:100035

地址:中國 北京西城區德勝門西大街70號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18056091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10346號

微信公眾號